为引导大学生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躬身实践认识国情,厚植服务基层情怀,6月30日至7月5日,经济贸易学院组织社会实践团在院党委副书记李二亮的带领下深入襄城县紫云镇马赵村及禹州市神垕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师生一行十余人,通过双线推进、多措并举,聚焦乡村发展痛点,深植红色文化根脉,以专业实践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
襄城马赵村:专业赋能,助力发展
实践团首站抵达河南工程学院定点帮扶村——襄城县紫云镇马赵村。

共谋发展路径: 团队首先参加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会。学校帮扶团队详细介绍了产业帮扶规划、人才培育成果及乡村治理成效,为村庄发展厘清思路。经贸学院师生结合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针对农产品销售瓶颈,提议搭建线上展销平台,借力直播、短视频推广特色农产品;围绕乡村文旅潜力,建议深挖本地红色底蕴与民俗资源,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旅游线路。
深入基层调研: 会后,实践团分组行动:一组深入农户走访,倾听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另一组协助整理村史馆,系统梳理乡村历史脉络,为文化传承夯实基础。
筑牢金融防线: 为发挥专业所长,提升村民金融安全意识,实践团同步开展金融反诈宣传。成员们走街串巷、入户讲解,结合“中奖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鲜活案例,剖析诈骗手法,警示风险,并手把手指导村民安装使用反诈APP,切实筑牢乡村金融安全网,赢得村民赞誉。
搭建升学桥梁: 团队还专程前往河南省襄城县高级中学,通过参观校史馆、举办宣讲会等形式,向应届高中生详细介绍河南工程学院及经济贸易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师资力量和招生政策,积极搭建高等教育与地方中学的沟通桥梁。

襄城禹州:寻访印记,感悟传承
寻访红色印记、感悟历史文化是此次实践的重要维度。
重温红色峥嵘: 在襄城县,实践团先后参观了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和中共襄城县龟山党支部纪念馆。一件件珍贵展品、一段段厚重历史,将成员们带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在龟山党支部纪念馆,面对鲜红党旗,全体成员庄严重温入党誓词,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
触摸千年窑火: 在禹州市神垕镇,团队探访了中共禹陕县委旧址,感受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更深入神垕老街,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的独特魅力。古朴的窑址、精美的瓷器,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工艺瑰宝的璀璨光华与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此次跨越襄城、禹州两地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济贸易学院师生以脚步丈量乡村,用专业服务基层。他们既为马赵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思路,为高中学子的成长提供了新视野,也在红色教育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在文化寻访中增强了文化自信。 这是一次生动的国情教育课,也是一次深刻的实践锻炼场。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引导青年学子在广袤的田野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答卷。
(文:李二亮 图:宣传部 编辑:孙毅 审核:赵方)